中国本土服装制造的转移

服装制造,这是一个久远的话题,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,服装制造业就飞速发展,到目前为止都是服装的出口大国,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。但是,这几年,特别是贸易战开打之后,服装制造转移的话题就在服装圈子里面没有断过。

让我回顾一下制造业的近代史:

近代世界史上共有三次大的产业转移。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,美国把钢铁、纺织这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了德国和日本。第二次转移是六七十年代,日本、德国把纺织、玩具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和地区,诞生了“亚洲四小龙”。第三次就是我们熟悉的,20 世纪90 年代“亚洲四小龙”把玩具、纺织、服装等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。当时,中国大陆正在进行改革开放,两边一拍即合,大陆凭借当时低廉的生产成本和政府开出的优惠政策,吸引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,逐渐形成了“世界工厂”。这三次转移都是从生产成本高的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,是正常的经济现象。

而现在,我们也在做同样的转移,沿海的制造业成本一直在不断攀升,逼着产业要么从沿海转向内地,那么转向东南亚,甚至是非常国家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种情况的优缺点。

转移至内地。内地其实也不是中国的腹地,而是沿海的附件省市,比如,广西,湖南,江西,安徽,河南,河北等地方,这些地方的用工成本相比沿海估计低了一般的工资,沿海的一线服装工人工资大概是4000-10000左右;那么内地一些的省市工资平均水平大概是1500-4000,总的来说用工成本绝对是降低了不少。但是为什么现在的服装制造业90%还在沿海省市呢?第一,产业链,比如很多面料辅料都在那边,购买什么的更加方便;第二,优秀的产业工人还在那边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吃苦耐劳想挣更多钱的人更多得在沿海打工,倒逼着服装厂的转移步伐快不起来,虽然工厂老板两头不讨好,但是也只能这样维系着。服装制造门槛相对较低,有订单怕没工人,有工人怕没有订单。搬到内地,大多数都不愿意加班熬夜赶工,有了订单却不能及时做完,老板的头也挺大的。

东南亚。东南亚的制造成本就更低了,相当于内地版的2.0。工资更低,但是工人的熟练程度和耐受度也更低,时不时闹个罢工和涨工资,让工厂主的事业不平凡,所以,一般迁过去的工厂都是有两把刷子,家大业大,想全球布局的主。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服装厂老板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选项。

非洲,那是3.0了吧。东南亚怎么说华人还挺多,语言什么的比划比划估计还行,非常,怎么也得用英语交流吧。奈何现在的服装厂老板大多还是7080后,90后比较少,上过大学的老板更少,上过大学英语过关的更少。所以,暂时不是99%企业老板的选项。